全国文明村镇|大武口区兴民村:文明乡风“小切口”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文明乡风拂沃野,振兴画卷次第开。近年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文明创建深度融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繁荣与生态建设之中,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热情,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331元,文明之花结出丰硕果实!
铸魂育人,文明新风润心田
村“两委”班子将价值引领与道德培育置于首位,精心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的文明浸润网络。建设涵盖文化广场、村委会、主要路口、村民聚集点等在内的48处实体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建设成果,通过村民微信群、村广播等平台,实现信息精准推送、政策即时传达、榜样事迹广泛传播。与共建单位中色东方集团深度合作,打造“兴民道德讲堂”,邀请“中国好人”和各级道德模范、优秀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现身说法,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在村民中掀起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热潮。2021年以来,评选表彰“好婆媳”“诚信示范户”“最美庭院”“孝老爱亲模范”等先进典型23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如同春风化雨,无声地滋养着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生态塑形,美丽乡村入画来
兴民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村民幸福感、展现文明新貌的基础工程,下足“绣花”功夫,实现“面子”靓丽与“里子”洁净的统一。建立专业化专职保洁队伍,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严格落实“日产日清”制度。保洁员实行网格化、责任制管理,确保村庄主次干道、房前屋后、沟渠塘堰无积存垃圾、无卫生死角。如今的兴民村,无论晴雨,村道整洁如洗,沟渠清澈见底,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历史印记。该村还邀请本地美术工作者和高校艺术生,以长城文化、农耕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绘制800平方米特色文化墙。大力实施“见缝插绿、拆违补绿、庭院增绿”工程,规划打造多条生态景观廊道,形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绿化体系,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新画卷。
文化赋能,乡村活力竞绽放
兴民村搭建多元平台,让沉寂的乡村文化资源焕发新生机,成为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力量源泉。投资建设集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孵化培育群众性文艺团队。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丰收节、农民艺术节等节点,精心策划开展主题文艺演出、民俗展示、手工技艺比赛、体育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打造了社火大巡游、舞龙舞狮、高跷秧歌等一批乡村文化品牌。这些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欢声笑语中凝聚了浓浓的乡情乡谊,极大提振了全体村民的精气神,让乡村文化真正“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精治善治,和谐基础更稳固
兴民村将提升治理效能作为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保障,探索构建精细化、有温度、重实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深化完善“1+1+N”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实现对全村常住人口100%的动态管理覆盖。整合优势资源,成立由资深调解员、经过培训认证的“法律明白人”、驻村法律顾问共同组成的专业矛盾纠纷调处专班,采取“坐诊”接待与“出诊”上门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排查、及时介入、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组建由党员、民兵、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配备统一标识和必要装备,坚持常态化与重点时段开展车巡、步巡、定点值守、流动巡查,全年累计出勤超过300次。自巡逻队成立以来,实现了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偷盗、赌博等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村民普遍反映:“晚上睡觉更踏实了,出门干活更放心了”。(宁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