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公里红色征途!同心县2800名师生用脚步丈量信仰
8月25日清晨5点,来自同心中学、豫海中学、第八中学的高一的2800余名师生,身着统一服装整齐列队,目光灼灼地望向舞台,一场以“行走”为名的思政课,在此刻悄然启幕。
清晨5时,队伍出发了。
璀璨八月映照历史荣光,晨曦微露启航新征程。
“出征!”出发指令掷地有声。伴着红旗引路,这支2800人的队伍如一条蜿蜒的长龙,踏上往返42公里的红色研学路。此次红色研学路线从中国工农红军西征纪念园出发,途经同心县滨河运动广场、洞子沟沿村等地,最终抵达王团北堡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行走的过程中,同学们斗志昂扬。
沿途的风里,藏着红色故事的温度。班主任们化身“行走的讲解员”,把红军长征时“啃草根、过雪地”的故事讲给身边学生听。“行走的大喇叭”里,不时传来“坚持住!当年的革命先辈比我们现在艰苦得多!”的鞭策。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校服衣领,却没人停下脚步——有同学互相挽着胳膊打气,有老师帮体力不支的学生拎背包,整齐的脚步声里,满是青春的韧劲。沿途两处补给点早已备好饮用水和点心,多辆保障车随时待命,公安民警沿途护航,医护人员背着急救箱跟在队尾,为这段征途筑起“安全屏障”。
行走的队伍宛如长龙。
上午11点30分,当王团镇北堡子西广场的轮廓出现在视野里,队伍里爆发出欢呼声。全体师生自发列队,《歌唱祖国》的旋律率先响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紧接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激昂曲调接力,歌声裹着风,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
歌声落定,“现场思政课”开讲。老师站在广场中央,指着不远处的旧址,把红军西征时“各民族携手支援前线”的故事娓娓道来:“当年,回族乡亲们把自家的粮食、布匹送给红军,汉族战士们帮乡亲们修水渠——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力量!”学生们围坐成圈,听得格外认真,有的拿出笔记本记录,有的忍不住举手提问,红色历史在互动中变得鲜活起来。
饿了,吃块面包垫垫肚子。
午餐后,师生们分批走进王团北堡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玻璃展柜里,泛黄的红军家书、锈迹斑斑的马刀、老一辈用过的生产工具,让学生们忍不住放慢脚步;讲解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讲述“同心县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家乡”的故事时,同心中学的金文卓悄悄红了眼眶:“以前总在课本里读‘长征精神’,今天才真正懂了——是坚持,是团结,是不放弃!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老一辈拼出来的。”
正如同心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宪瑜所说:“这42公里不是简单的徒步,而是把思政课搬到了红色土地上。”近年来,同心县深挖本地红色资源,精心规划研学路线,而这次规模空前的“行走的思政课”,更是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了根。当暮色降临,那些在征途上听过的故事、唱过的歌、感受到的力量,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文/图片由同心县委宣传部提供)